每天放学后,父母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孩子在学校过得如何,这种急切心情是人之常情。然而,如何提问却是一门学问。不当的提问不仅无法获取真实信息,还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孩子放学后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增进亲子关系。
错误的提问方式
“今天有人欺负你吗?”
这种问题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暗示,潜台词是:“你是不是被欺负了?”这容易让孩子产生“在学校可能会有人欺负我”的错觉,对正常的同学交往产生负面看法。
“老师有没有批评你?”
类似的问题同样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让他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个爱捣蛋的孩子。这种提问方式会让孩子感到不安,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作业做完了吗?快去写!”
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话,排名第一的就是“去学习/快写作业!”特别是放学后回家,家长的第一句话就是催促学习,孩子自然会不开心,觉得大人只关心他的学习和作业。
正确的提问方式
具体化、细节化的问题
孩子放学后,家长可以问一些具体化、细节化的问题,让孩子能答得上来。例如:
“今天和朋友们玩了什么游戏?”
“你在班上最要好的朋友叫什么?”
“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在一起玩?”
“你最喜欢哪个老师的课?为什么喜欢呢?”
“老师有没有教你新知识?能不能教教妈妈?”
表达关心和支持
用这句话:“今天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的事吗?”这能很好地表达你对孩子的关心,传递给孩子一种观念:爸爸和妈妈是他们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开心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跟爸爸妈妈说,内心的痛苦不必独自忍受。
选择合适的时机
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可以选择在放学路上、饭后散步时间、睡前亲子时间等孩子充分放松的时刻。例如,睡前时间,拥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这些简单的肢体接触能给孩子备受呵护的感觉,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与孩子沟通的注意事项
倾听孩子的“废话”
孩子喜欢对你说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实际上体现了他们愉悦、放松的状态,同时也表现出对你的信任。如果一开始你就表现出敷衍和不耐烦,会打击孩子的表达欲,时间久了,他们也不愿意跟你多说了。让孩子知道:他的声音是会被听到的,他表达的内容是被重视的,他的需求是被看到的。
保持冷静和耐心
当孩子坦白时,尽量保持平静,即使是他闯了祸,也不要过于激动地批评指责。反应过激可能会导致孩子下次不愿意对你袒露心声。亲子之间,信任是很重要的,建立亲密的心理联结,孩子自然而然就不会对你隐瞒心里的小秘密。
关注孩子的兴趣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主导话题。孩子不愿跟父母多聊,往往是因为大人们想问的并不是孩子想要表达的。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慢慢打开孩子的心。
结语
与孩子的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父母用心去体会和实践。放学后,不要急于催促孩子学习,而是用温暖的话语和具体的提问,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只要你愿意听,孩子才愿意说,话匣子就是从这些不经意的废话中打开的。只要父母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回答,孩子沟通的大门永远都会对你敞开。这就是孩子始终对你保持分享欲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