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说:“这人太自私了,少来往。”

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的“自私”,不仅仅是小气或爱占便宜那么简单。跟他们相处,你感到的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窒息感。

其实,一个人如果特别自私,自私本身反而不是他的问题。

真正麻烦的,是这种极端性格背后藏着的两个更吓人的特点。它们像两个隐形的黑洞,会不断吞噬身边人的能量。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请务必提高警惕。

01 习惯性“道德绑架”:我是弱者我有理,你是长辈你该让

极度自私的人,往往也是非常高明的“伪装者”。他们最擅长的武器,叫作道德绑架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这类人通过引发你的恐惧、责任感和愧疚感,来控制你的行为。

这在家庭聚会中尤为常见。

就像你逢年过节回家,刚坐下想吃口热乎饭,某个亲戚就开始使唤你:“哎呀,你年轻手脚快,去把那桌子擦了。”“顺便把我家小孩带出去玩玩,我们大人聊会儿天。”

如果你面露难色,或者说一句“不太方便”,对方立马就会开启“扣帽子”模式: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没礼貌?”

“我们是长辈,让你干点活怎么了?读那么多书都读傻了?”

你看,他们的逻辑无懈可击:他们把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利用“长辈”、“弱者”或“亲情”的身份,让你不好意思拒绝。

在电视剧《欢乐颂》里,樊胜美的母亲就是典型的例子。她不断压榨女儿来补贴儿子,理由永远是“他是你哥哥,你是家里的指望”。樊胜美稍有反抗,母亲就哭天抢地,指责她不孝。

这种人的自私在于,他们眼中的道德,是用来约束别人的,而不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你但凡不同意,就是不懂事、不善良。在这种关系里,你的感受被完全抹杀,只剩下无尽的义务。

02 严重的“敌意归因偏差”: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极度自私的人,背后藏着的第二个深渊,是迫害妄想与同理心的极度匮乏

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敌意归因偏差”(Hostile Attribution Bias)。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倾向于把别人的中性甚至善意的行为,解读为恶意的、针对自己的。

他们的脑子里有一套奇怪的逻辑闭环:别人不帮我,就是错的;别人比我过得好,就是在气我;别人随口的一句话、随手的一个动作,都是在含沙射影地针对我。

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

曹操逃亡途中路过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吕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却疑心他们要杀自己领赏,于是先下手为强,杀光全家。事后发现杀错了,他非但没有悔意,反而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极端自私者的内心写照:为了自我保全,可以牺牲任何人;为了心理平衡,可以恶意揣测任何人。

在职场中,你可能也遇到过这样的人:你只是因为忙碌回复消息晚了一点,他觉得你看不起他;你升职加薪请大家喝奶茶,他觉得你在炫耀。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缺乏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的人,生活在自己构建的狭隘梦境中。

靠近这样的人,你永远无法获得安全感。因为你不知道哪一个无意的眼神,就会触动他敏感的神经,让他把你视为“敌人”。

03 巨婴心理的延续:世界应该围着我转

那么,为什么人会变得如此自私?

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老师,曾提出过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很多成年人的自私,源于童年时期的“全能自恋”未被打破。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被照顾得太好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就会形成一种错觉:世界是围着我转的。

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

正常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渐“去中心化”的过程。我们慢慢意识到,别人也有需求,别人也会累,我们需要通过付出才能获得回报。

但那些被溺爱长大的孩子,跳过了这个过程。

小时候不需要做任何事,长大后自然不懂别人为什么会累,更不觉得需要说谢谢。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贡品”。

我曾听过一个朋友的倾诉:她的丈夫在家里就像个“大爷”,油瓶倒了都不扶,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觉得妻子和父母都对不起他。追根溯源,他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从未洗过一只碗。

李玫瑾老师说得好:“孩子的自私能慢慢教好,成年人基本改不动。”

一个成年人的性格底色,是由几十年的经历和认知堆砌而成的。

所以,千万别再幻想自己能用爱去感化一个极度自私的成年人,或者试图去“治好”他。这不仅是徒劳,更是对自己的消耗。

04 写在最后

荣格曾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习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面对极度自私的人,我们能做的,不是争辩,不是感化,而是课题分离

分清楚什么是“他的事”,什么是“我的事”。

他怎么想、怎么做,是他的课题;我不接受道德绑架、我保护自己的情绪,是我的课题。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交换,是能量的流动。如果一段关系让你感到心累、压抑、总是被索取,那么及时止损,才是最高级的自律。

一个人能改变,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他自己愿意变。

懂了这点,你的人际关系会轻松很多。愿你拥有善良,更拥有保护善良的铠甲。

安心AI的推荐

通过我们自己的绘画、笔迹等,可以利用安心AI心理评测智能体,精确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另外安心解梦为客户对自己的梦境进行专业科学解析,让自己更加了解内心的需求、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潜在问题。安心AI不仅能够提供详细的评估报告,还能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无论是适应新环境还是克服困难,安心AI都能为我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助力我们内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