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经常有疑问:“父母明明很爱我,为什么我还是感到缺爱、敏感、脆弱,容易讨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你感受到的爱和你缺失的爱,并不是同一种爱。

爱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如果我们问“什么是爱”,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我们习惯把许多不同的情感都冠以“爱”之名,但它们带来的感受和意义却各不相同。

就像哲学家石里木在《冰溪碎彼》中的一段描述:

“爱这个字颇多歧义。母爱、父爱等等,说的多半是爱护;爱牙日也说的是爱护;爱长辈说的是尊敬,或者还有一点儿威吓之下的屈从;爱百姓还是爱护...爱哭、爱睡、爱流鼻涕是说容易控制不住;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是想的意思,随便你;你爱死不死也是说随便,不过已经是恨了。”

你看,“爱”就像一个大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那么我们缺失的到底是哪一种爱呢?

三种关键问题,帮你找到答案

以下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你看清自己缺失的到底是什么。

问题一:你感受到的父母的爱是怎样的?

描述一个成长过程中让你感受到爱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你和父母有怎样的交流和互动?

通常,回答分为两类:

  • 物质支持型:“我想买什么东西,只要不过分,父母一般都会满足”、“给我买衣服、买文具,支持我上学”、“挺关心我身体的,不打我,也很少骂我”

  • 成就导向型:“我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父母不用操心我”、“也对我没有什么额外的要求”、“我们相处好像也挺和谐,没有什么吵架,但也很少聊天”

在这些描述中,父母的爱表现为物质支持、身体照顾、不打骂、不提要求。

问题二:你觉得当你做什么时可以获取父母的爱?

这个问题帮助我们看清爱的条件性。许多人会发现,父母的爱似乎与某些表现相关:成绩好、不让父母操心、符合期望...

问题三:你觉得你缺失的那份爱得到满足时,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和场景?

这个问题的答案各不相同,但都指向那些在成长经历中很少或几乎从未出现过的情感需求

  • 在你受挫时,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双手轻轻摸摸你的头,说“没关系”

  • 在你生气时,有人静静地倾听,不急着否定,也不急着反驳

  • 在你高兴时,有人和你一样开心地反应:“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 在你感觉脆弱时,有人给予支持:“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支持你”

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它都代表了你内心某个渴望被看见但又被藏起来的自己

理解你内心的“碎片”

记录下你的答案,因为无论它是什么,都恭喜你发现了内心的一个“碎片”。

这个碎片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所谓的“碎片”就是我们内心里平时被隐藏起来的部分:

  • 可能是藏在潜意识之下不被察觉的你

  • 也可能是意识到了但不允许被展现出来的你

当你感觉自己不是全然地被看见时,内心就会有空落落的感觉,因为那些外人看到的你,并不是全部的你:

  • 你只有身体好不好时会被注意,而你内心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有什么想法,好像没人在意

  • 你只有变得优秀、有成就才是被接受的,如果你想躺平、想犯懒、想做点不一样的尝试,就会受到质疑

换句话说,当你感受到的爱是基于某些条件而存在时,你就无法作为一个全然的、完整的、真实的自己出现,内心就好像缺了一块。

从心理学角度看“缺爱”

从客体关系理论来看,早期亲子关系中那些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会在我们内心形成一种“空洞感”。这种感受不会随着物质满足而消失,因为它关乎的是情感连接和心灵回应。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镜映”概念解释了这一现象:婴儿通过母亲的眼神和反应看到自己。如果父母只能对孩子的某些部分(如成就、乖巧)做出反应,而对其他部分(如脆弱、愤怒、失败)忽视或否定,孩子就会隐藏那些不被回应的部分,形成“假我”来维持关系。

如何疗愈缺失的部分?

要想疗愈那个缺失的部分,我们首先需要自己意识到那个一直被藏在阴影下不见阳光的自己:

  1. 识别缺失:通过前面三个问题,明确你具体缺失的是哪种情感需求

  2. 接纳碎片:理解那些被隐藏的部分不是“错误”的,而是可以在现在被释放的生命力

  3. 主动寻求:在安全的关系中,尝试表达那些被隐藏的需求和情感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大脑最擅长的就是自我欺骗。我们想方设法把那些不被允许出现的自己藏起来,这种决定是因为之前的你不知道自己还有选择——以前的你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让生活继续。

这些隐藏不是错,而是可以在现在被释放的生命力。每一次的被看见,就像一点点的星星之火,终将照亮整片天空。

走向完整的旅程

认识到“父母爱我,但我还是缺爱”并不意味着否定父母的爱,而是认识到爱的复杂性。真正的疗愈始于承认:我需要的那种爱,父母可能确实没有能力给予。

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而是一个事实。当我们停止期望从父母那里获得曾经缺失的爱,我们就开始为自己负责,寻找其他方式满足这些需求:

  • 建立深度友谊,在安全的关系中展现真实的自己

  •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在疗愈关系中修复早期创伤

  • 学习自我共情,成为那个能够接纳自己所有部分的人

内心的碎片不需要被剔除,而是需要被接纳和整合。 当我们允许所有被隐藏的部分重见天日,生命会自然朝向完整与茁壮成长。

你缺失的那份爱,可以从现在开始,由你自己和选择的关系共同滋养。

安心AI的推荐

通过我们自己的绘画、笔迹等,可以利用安心AI心理评测智能体,精确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另外安心解梦为客户对自己的梦境进行专业科学解析,让自己更加了解内心的需求、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潜在问题。安心AI不仅能够提供详细的评估报告,还能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无论是适应新环境还是克服困难,安心AI都能为我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助力我们内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