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当一段关系即将结束,或某样东西即将失去时,那些曾经被忽视的优点突然变得格外耀眼,而缺点却被自动过滤。
这种现象被称为“丧失致盲”,它让我们在痛苦中不断美化过去,甚至难以割舍①。
什么是丧失致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丧失致盲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当人们面临重大丧失时,大脑会启动“自我修复”系统,通过选择性记忆来减轻痛苦②。
例如,在分手后,即使对方曾经伤害过你,你可能还是会反复想起他的温柔和体贴,仿佛那段关系从未有过问题。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感情中,也出现在工作、友情等各个领域。
比如离职前,你可能会觉得这份工作其实也没那么糟糕;渐行渐远的朋友,也会让你突然怀念起他们的温暖。
认知失调:为何我们总为对方找借口?
丧失致盲的背后,隐藏着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
1957年,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与信念不一致时,会引发心理不适③。
为了缓解这种不适,我们会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认知。
比如,明明知道对方已经不再爱你,却依然为他开脱,告诉自己“他也不是故意的”。
这种自我欺骗让我们陷入情感幻觉,难以理性判断。
美化记忆:大脑的选择性加工
研究发现,记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当下情绪进行重构④。
当我们回忆过去时,往往会选择性地记住美好瞬间,忽略痛苦经历。
这种机制在失恋、离职等重大丧失事件中尤为明显。
我们自动屏蔽那些让自己痛苦的事实,只留下关于对方的美好记忆,以此对抗失去的痛苦。
你舍不得的,其实是自己
很多人在关系中明知对方不合适,却依然不愿放手。
这并不是因为对方有多好,而是因为你舍不得那个努力付出的自己。
你怀念的不是他,而是那份熟悉的安全感、陪伴和期待。
一旦失去,就好像否定了你那段时间的全部人生。
如何走出丧失致盲的陷阱?
1.觉察并接纳情绪
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舍与痛苦,允许自己偶尔怀念,但不要沉溺其中。
2.记录真实的经历
写下这段关系中让你受伤的瞬间,提醒自己过去并非全是美好。
3.转移注意力,丰富生活
参加运动、学习新技能或结交新朋友,让生活中有更多支点和快乐源泉。
4.寻求社会支持
与朋友、家人交流,获得外部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你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5.练习自我关怀
告诉自己:“我值得更好的。”真正的告别不是忘记对方,而是接受你们真的不合适。
6.允许遗憾存在,但不被困住
释怀并不意味着忘记,而是终于不再拿别人的冷淡惩罚自己。
结语
丧失致盲是一场短暂的心理幻觉,它让你误以为失去的是全世界。
但当你真正走出来,才会明白,你舍不得的不过是那个不愿承认结束的自己。
未来的路还很长,把手空出来,去迎接更好的自己。
文末引用来源
①心理学揭秘:丧失致盲效应,百度健康,2025-02-12
②费斯廷格,L.(1957).《认知失调理论》
③“美化记忆,为什么有的记忆感觉并不真实?| 心理词条”,2021-06-02
④“大学生失恋研究报告”,人人文库,2024-10-15
安心AI的推荐
通过我们自己的绘画、笔迹等,可以利用安心AI心理评测智能体,精确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另外安心解梦为客户对自己的梦境进行专业科学解析,让自己更加了解内心的需求、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潜在问题。安心AI不仅能够提供详细的评估报告,还能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无论是适应新环境还是克服困难,安心AI都能为我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助力我们内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