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信息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人工智能应用交流会。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国内原生艺术心理治疗技术的发明者,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邱鸿钟教授莅临现场,给师生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艺术心理评估和艺术治疗中的应用创新,并且在现场让每个参与者自由创作了“自己眼中的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然后再告诉大家如何运用国内原创的原生艺术作品心理评估人工智能体(ART-PE-AI)对自己刚才绘制的作品进行分析,经过亲自体验,师生们纷纷表示这个AI系统能如此全面准确和快速地解读自己绘画作品的心理含义真得令人感到十分震惊。
课程精彩片段回放
1、 原生艺术让心灵表达变得自由自在
邱教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原生艺术,特别强调了原生艺术创作的要求是:必须是自己个人原创,绝不能模仿,创作的画面意象和点线勾勒和涂色全凭借自己内心涌现的冲动,亦可以是回忆、梦境和幻想,绘画时无需考虑任何艺术创作的原则和已有的规矩,绘画的形象或内容或美或丑、像或不像、真实或虚幻,善或恶都无关紧要,大胆放开表达即可。本次体验的创作主题是:“我的家”,结果,一会儿参与活动的人都画出了属于自己感受的那个家的景象。无论是温馨的家庭氛围还是复杂的家庭关系,都在画纸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2、 绘画让内心世界变得视觉化
创作完成后,邱教授引导大家参与者们从画面中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角色、家庭氛围等多个维度去解读自己的作品中投射出来的心理信息,让大家逐渐认识到了绘画作为一种非言语表达方式在心理评估上的独特之处。通过绘画这种形式可以让作者自己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内心隐瞒的世界。
3、 APA专家系统使得解读画作变得轻而易举
通过案例示范,邱教授向参与活动者展示了“ART-PE-AI”专家系统的强大分析能力。这款基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心理评估工具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原生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从点、线、色彩到构图,再到深层次的心理原型它都进行了全面的剖析。甚至是一些看上去是乱涂乱写的涂鸦,APA都能慧眼识别出来,在场的心理委员和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们都惊叹AI技术能够快速地捕捉到画作中细微的情绪变化,而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后续的心理辅导提供了指引。
4、 原生艺术创作是如何取得心理疗愈效果的
邱教授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原生艺术疗愈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与过程,首先,邱教授强调,绘画的行为即是疗愈的过程,艺术不仅可以想象、象征和隐喻的手段表达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还能直接地表达右脑的许多感知,宣泄脑三重结构中压抑在本我和潜意识中的”力比多”(libido),提高自我察觉能力,促进自我成长与人格转变。其次,邱教授还通过一些案例说明了原生艺术+工作坊在不同人群和不同社会场景的应用,事实上,原生艺术创作作为一个应用技术平台,可以与其他心理疗法有机地融合起来发挥作用,邱教授团队十多年的应用实践证明,这一疗法对于改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性。
本次活动不仅帮助大学生们增进了对“APA”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参与者对于创新心理健康测评模式和方法的好奇心。可以预期,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AI与心理咨询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大放异彩,将为新时代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业界带来一场新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