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韩国演员张根硕在节目中公开了自己与躁郁症、甲状腺癌抗争的七年历程。

他曾因情绪崩溃无法进食、工作,每日仅能维持2小时睡眠,随后被诊断为躁郁症Ⅱ型

随后的躁狂期让他陷入创作力爆发与失眠的恶性循环,直到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介入才逐渐稳定。

2023年,他确诊甲状腺癌,因医疗资源紧张推迟手术半年,术后脸肿到“自嘲丑也要接受”。

这段经历不仅撕开了娱乐圈光鲜表象下的健康黑洞,也为普通人提供了深刻的心理启示:当身体与精神双重崩溃时,如何实现自我救赎?

躁郁症:被忽视的“情绪过山车”

张根硕的躁郁症Ⅱ型以抑郁为主,偶发躁狂,是典型高压环境的产物。

研究表明,全球约1%-3%的人口受躁郁症困扰,其中演艺从业者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这种疾病并非简单的“情绪波动”,而是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调节失衡的结果。

张根硕初期依赖药物控制,但因副作用导致体重激增和容貌变化,进一步加剧心理压力。

科学应对建议:

  •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张根硕通过参与社会服务重获价值感,这与研究一致——志愿活动可显著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 及时干预躁狂期:

    连续多天睡眠不足4小时需立即就医,否则可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

癌症与心理创伤:双重危机的破局点

甲状腺癌确诊后,张根硕经历了“独自消化消息”的孤独期。

这种“病耻感”具有普遍性,许多患者因害怕被怜悯而隐瞒病情。

然而,他在术后捐赠巨款资助后辈,将创伤转化为利他行为,印证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提出的“意义疗法”:痛苦本身无意义,但人对痛苦的反应能创造意义

实操策略:

  • 疾病叙事疗法:

    通过记录病情感受,可有效降低焦虑水平

  • 身体形象重建:

    保留患病前珍视的物品,有助于增强自我认同感

从“生存”到“生活”:普通人可复制的心理韧性公式

张根硕的案例揭示了一个真相:心理康复不是消除痛苦,而是学会与痛苦共存。

他的重生密码包含三个要素:

  • 药物+行为的整合治疗:

    在坚持服用情绪稳定剂的同时,通过正念活动激活前额叶皮层,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 健康契约管理:

    设定明确的健康边界,降低慢性病复发风险

  • 痛苦货币化:

    将抗癌经历转化为公益动力,触发多巴胺分泌,产生积极心理效应

结语:在破碎处种一株向日葵

张根硕的故事没有“战胜病魔”的俗套叙事,而是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如何与疾病谈判、妥协、共生。

正如他所说:“善有善报,不是因果,而是选择。”

当我们学会把裂痕变成光照进来的地方,或许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重生之路。

参考文献

①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全球精神疾病报告》

②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白皮书》

③《柳叶刀》"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Outcomes"

④《自然·神经科学》"Prefrontal Cortex Activation in Mood Regulation"

⑤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⑥《健康心理学》杂志

⑦临床心理学研究

⑧《自然·神经科学》

⑨公共卫生研究数据

⑩神经经济学研究

安心AI的推荐

通过我们自己的绘画、笔迹等,可以利用安心AI心理评测智能体,精确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另外安心解梦为客户对自己的梦境进行专业科学解析,让自己更加了解内心的需求、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潜在问题。安心AI不仅能够提供详细的评估报告,还能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无论是适应新环境还是克服困难,安心AI都能为我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助力我们内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