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的讨论中,我们常常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需要被引导和教育。

然而,心理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家庭关系中最需要“受教育”的,恰恰是父亲。

父亲不仅是经济支柱,更是孩子心理成长、性格塑造和社会适应力培养的关键人物。

你是否注意到,很多婴儿会本能地排斥父亲?

只要爸爸一抱就哭闹,或者同样的事情,妈妈做可以,爸爸做就不行。

这种“排斥”,其实是孩子对父亲的一种本能敌意。

心理学认为,婴儿在生命最初阶段,与母亲处于“共生”关系,母亲是孩子内在世界的延伸,而父亲则是“外部世界”的代表,是第一个试图闯入母子共生关系的“外来者”

如果父亲不能正确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这种本能敌意,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自尊受挫,选择退出孩子的生活;另一种则是变得威严、回避或冷漠。

这两种方式都会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心理伤害。孩子会认为表达愤怒和敌意是危险的、不被允许的,久而久之,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害怕权威,缺乏自信和力量感

研究显示,父亲的支持、鼓励和亲密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情感和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

比如,2016年一项对中国家庭的研究发现,父亲积极参与教养的孩子在自信心、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表现更好

如果父亲能够在孩子表达敌意时,耐心接纳、包容,并通过游戏等方式“化敌为友”,孩子就能在安全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学会健康地表达情绪。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走出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建立自信和独立的人格,还能为其未来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如何做一个“有教育力”的父亲?

1.接纳孩子的敌意和情绪。

不要因为孩子的抗拒而自尊受挫,更不要用威严或冷漠来回应。

可以和孩子玩“攻击与被攻击”的游戏,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释放情绪。

2.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亲的行为和态度,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3.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

高质量的陪伴和互动,能极大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4.用爱和耐心,帮助孩子走向独立。

让孩子明白,即使表达愤怒和敌意,也是被允许和接纳的,这样他们才能学会健康地面对冲突和压力。

5.游戏中有输有赢。

和孩子玩耍时,不要总是让孩子赢,也不要总是自己赢。

让孩子体验高低起伏,有助于他们破除“全能自恋”,发展出成熟健康的自我。

父亲,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外来者”,也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引路人。

父亲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往往会成为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模板。

每一位父亲,都值得学习如何成为孩子心理成长的“化敌为友者”,用爱和智慧,帮助孩子成为自信、独立、健康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① 朱红梅.《我国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述评》
② Lamb, M. E. (2010). 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 Wiley.
③ 金春寒.《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安心AI的推荐

通过我们自己的绘画、笔迹等,可以利用安心AI心理评测智能体,精确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另外安心解梦为客户对自己的梦境进行专业科学解析,让自己更加了解内心的需求、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潜在问题。安心AI不仅能够提供详细的评估报告,还能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无论是适应新环境还是克服困难,安心AI都能为我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助力我们内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