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聊缩力”成了网络热词,形容那些让对话变得枯燥乏味甚至令人反感的能力

比如,无论对方多热情,你只会回“哈哈”或发个表情包。

这样的人被戏称为“人机”“复读机”,甚至是“话题终结者”。

你是否也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不会聊天的人”?

话越来越少,回应越来越敷衍,这正是表达欲在一点点丧失的表现。

“聊缩力”的成因

1.聊天领域的局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聊天领域。

有人喜欢安静,心思敏感、谨言慎行,更愿意和熟悉的人进行深刻的思想碰撞。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先天气质和早期环境交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对话图式”

有些人浅层对话时表现冷漠,但在深层话题中却能侃侃而谈。

2.自我防御机制

尬聊有时源自对环境的警惕和不安。

我们害怕被评价、害怕说错话、害怕自己的话引不起兴趣。

于是,在需要表达自我的场合,内心会焦躁不安,甚至想要回避。

3.压力超载导致的内耗

长期的慢性压力会侵蚀我们的能量,让人持续感到疲惫和内耗,最终丧失交流欲望。

研究显示,经历严重压力后,一些人会发展为“慢性压力”,不仅让人不想说话,还会增加抑郁和焦虑的风险

“聊缩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指出:“用语言来解释某个现象,会改变它在我们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如果我们不再愿意表达,内心的卡点就失去了被看见和疗愈的机会

此外,表达欲的丧失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长期压抑自我表达的心脏病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是其他人的5倍

如何找回“聊张力”?

1.觉察自己的表达欲

留意自己什么时候不想说话,是因为不感兴趣、害怕被评价,还是单纯太累?

允许自己适度“冷漠”,但也要给自己放松和娱乐的机会。

2.主动建设性回应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心理学教授雪莉·盖博将回应分为四类:主动建设性、被动建设性、主动破坏性和被动破坏性。

主动建设性回应,比如“哇,这个主意听起来很有趣,能再详细说说吗?”能激活大脑奖赏系统,让双方都感到愉悦

3.学会倾听和换位思考

“聊缩力”的本质是过度自我中心。

学会倾听,关注对方的情绪和需求,适时追问和回应,可以让对话更有温度和深度。

3.多样化表达

改变表达方式,使用生动词汇和例子丰富聊天内容,适当运用幽默和具体反馈,能让对话更有趣、更有张力。

4.允许自己偶尔“聊缩”

不是每个人、每一次都需要高能量的表达。

当你真的没有精力时,允许自己短暂“聊缩”,但别让它成为常态。

结语

语言是内心的镜子,也是自我疗愈的工具。

学会用真诚、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不仅能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和谐,也能让你的内心世界更加健康、明亮。

愿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能保有表达的热情和与世界连接的勇气。

参考文献:

① 新浪财经. “你过得好不好,看你说话的样子就知道了(一般错不了)”.
② 中国青年网. “学会换位思考,告别‘聊缩力’”.
③ 搜狐网. “聊缩力是什么?探秘这一新兴网络热词的心理学背后!”.
④ 心理学科普——为什么我们失去了表达欲?百家号.
⑤ 心理学研究:压抑表达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⑥ 雪莉·盖博关于回应类型的研究.

安心AI的推荐

通过我们自己的绘画、笔迹等,可以利用安心AI心理评测智能体,精确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另外安心解梦为客户对自己的梦境进行专业科学解析,让自己更加了解内心的需求、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潜在问题。安心AI不仅能够提供详细的评估报告,还能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无论是适应新环境还是克服困难,安心AI都能为我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助力我们内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