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多乖啊,现在怎么这样了?”这句话或许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小时候看起来很乖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反而更多,更容易内耗。这是为什么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孩子往往在成长过程中被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他们在家中要听父母的话,不许叛逆;在学校要尊师重道,对老师言听计从。一切都被压抑着,这些自我压抑的情绪并不会因为他们的乖巧和懂事而消失,而是会常年累积,最终变本加厉。
这些负能量无法攻击别人,于是孩子们学会了攻击自己。就像有些人,表面上文文静静,其实内心早已备受折磨,不堪重负。
心理学上认为,高要求低回应的权威式教养,更容易培养出顺从的乖孩子。父母一方面对孩子提出严苛的要求,强调无条件的顺从,不允许孩子偏离自己的设想;另一方面又很少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回应。
有些父母的手段则更隐蔽,他们看起来没有强硬逼迫孩子顺从,而是用哀求、自我伤害等手段来情感勒索孩子,迫使孩子听话。比如,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父母常常会说:“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啊!”无论手段明显还是隐蔽,孩子感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只有乖巧和顺从才能换来认可。
等他们长大后,往往会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甚至感受不到当前的情绪。这是由于孩子长期被要求以父母的需求为重,以至于很久没有关注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情绪和渴望变得不敏感。而且有的孩子甚至会主动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就算拥有需求也不可能被满足,也意识到做自己会引发与父母的冲突,这让孩子十分痛苦。
在不断的伪装和自我压抑下,孩子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去体验和活出真实的自我。他们一味地用乖巧的方式取悦他人,无法相信真实的自己,只能依附他人的肯定,并且认为只有伪装才能得到他人的赞美,而真实的自己是不被人喜欢的。
想要摆脱乖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困扰,首先要从学会拒绝开始。对乖孩子来说,拒绝也是困难的,这里给你介绍几个技巧:
拖延时间:不要立刻答复,比如“我现在不确定我行不行,晚一点给你答复可以吗?”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能帮助你打破无法拒绝的恶性循环,也能为你争取做出正确选择的时间。
利用折中方案:比如朋友外出旅行,想让你帮他照顾一个星期的宠物,那么你的折衷方案可以是“我可以帮你照顾他,但是我只能照顾周末两天”。
利用三明治技巧:就是将拒绝的话像一个三明治一样,夹在两句恭维或者肯定的话之间。比如感谢你邀请我吃饭,但是我明天有事去不了,等有空了我请你。这样的措辞能够为拒绝起到缓冲的作用。
每一个老好人都应该尝试着去思考,去探索,在除了好人这个身份之后,真实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不是好人,那你是什么人?然后你要相信,无论这个你是什么样子的,都值得被自己温柔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