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遗忘似乎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你可能走进一个房间却忘了要做什么,或是在街上遇见人却想不起对方名字。尽管遗忘常常让人感到困扰,但它实际上是大脑的一种生存策略,帮助我们筛选信息、适应变化,并优化大脑效率。
为什么我们会遗忘?
1. 记忆消退
最早的发现表明,遗忘可能是因为记忆逐渐消退。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提出了“遗忘曲线”,显示大多数人会很快忘掉新信息的细节,而随着时间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缓。近代神经科学家也验证了这一理论。
2. 信息筛选
大脑不断接收信息,如果记住所有细节,将难以保留重要的信息。我们会通过最初的不注意来减少记忆的负担。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及后续研究表明,记忆形成依赖于大脑中细胞之间的连接(突触)加强。关注某事会增强这些连接,帮助记忆保持。相同的机制也让我们忘掉日常中遇到的无关信息。
遗忘的功能性作用
1. 适应新信息
回忆一段记忆有时会因为需要应对新信息而改变。假设你每天驾车走同一路线,因而对路线形成了深刻记忆,大脑连接在多次旅程中被强化。但若某一天遇到道路封闭,未来几周都得走新的路线,那么你的记忆就需要足够灵活以适应新情况。
大脑通过削弱部分记忆连接,并强化新的连接来记住新路线。如果记忆无法更新,后果将十分严重。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记忆无法更新或遗忘,导致个体被环境中的触发物反复刺激。
2. 生存优势
从进化角度看,遗忘旧记忆以响应新信息是有益的。我们的远古祖先可能反复造访一个安全的水源,直到某天发现那里出现了竞争者的聚落或带着幼崽的熊。大脑需要更新记忆,将该地点标记为不再安全,否则生存将受到威胁。
遗忘与记忆存取
1. 暂时性遗忘
有时,遗忘并非因记忆消失,而是因为存取记忆的能力变化。啮齿动物的研究显示,通过加强上述突触连接,能够恢复遗忘的记忆。研究人员教啮齿动物将中性刺激(如铃声)与不愉快的体验(轻微电击)联系起来。经过几次后,动物形成“恐惧记忆”,听到铃声就会表现出好像会被电击的反应。研究人员隔离了在杏仁核中被激活的神经元连接,并通过光遗传刺激技术(结合光与基因工程)人工激活这些神经元,发现可以激活(或抑制)这种记忆。
这一现象在人类中或许体现在一种“暂时性遗忘”上。想象你在街上遇到熟人却记不起名字,但记得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觉得稍后就能想起来。这种“舌尖现象”由罗杰·布朗(Roger Brown)和大卫·麦克尼尔(David McNeill)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研究,他们发现人们能识别出缺失单词的某些特征,说明信息未完全遗忘。
2. 信息暂时不可访问
一种理论认为,舌尖现象是因为记忆中单词与含义之间的连接减弱,导致信息难以回忆。另一种可能是,这种现象在暗示信息只是暂时无法访问。这种现象在知识积累多的大脑中更常见,可能是大脑提醒个体信息仍在,通过耐心可以回忆出来。
如何优化记忆与遗忘
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
学习新信息后,及时复习,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间隔一段时间再复习一次,巩固记忆。
有选择地关注
关注重要的信息,忽略无关的细节。这有助于大脑筛选和保留关键信息。
保持大脑灵活性
通过学习新技能、尝试新活动,保持大脑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管理压力
压力会影响记忆的形成和存取。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减轻压力,有助于改善记忆力。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对记忆巩固至关重要。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结语
遗忘并非坏事,它是大脑的一种进化策略,帮助我们筛选信息、适应变化,并优化大脑效率。通过理解遗忘的科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记忆,提高生活质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严重健忘的负面影响(如阿尔茨海默症)不重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遗忘的重要性,并提供实用的方法来优化你的记忆与遗忘。
安心AI的推荐
通过我们自己的绘画、笔迹等,可以利用安心AI心理评测智能体,精确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安心AI不仅能够提供详细的评估报告,还能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无论是适应新环境还是克服困难,安心AI都能为我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助力我们内心的全面发展。